
順豐上半年被討論最多的是虧損,但二季度開始針對收入端、成本端、組織架構均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從經營結果看,二季度其實已經實現盈利,慢慢在“回血”。
1)“狼”來了?順豐時效件板塊面臨的一場戰
今年上半年順豐的時效件業務總體表現不是太理想,按照新口徑統計,收入同比增長只有6.5%。若按原
口徑(去除原歸屬于經濟快遞板塊的部分標準陸運產品收入),實際增速會更低。時效件營收占總收入
的比重也從2017年的65.5%下降至現在的52.25%。
順豐對此解釋為,增速放緩主要因去年疫情期間防疫緊急寄遞需求旺盛帶來時效業務增量較大,同比基
數較高。按照這個說法,下半年隨著整個基數帶來的同比數據擾動因素逐步褪去,增速會逐步修復回到
正常水平。
但不能否認的是,時效件市場是相對高溢價、高毛利的一個領域,一些快遞企業龍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
的時候,必然會攻入到這個領域。目前,京東物流、中通、郵政都對時效件產品進行全面升級,開始發
力攻入這個細分快遞市場,顯然這將會對順豐帶來不少的挑戰。
另外,從需求和增長的動力來看,在中高端快遞市場,隨著產業的升級,有些需求(發票等)會被新技
術迭代掉,未來企業生產、大消費類相關的品類也會取代以往以商務文件為主的收入來源。而這一塊的
客戶資源京東物流會有優勢一些,畢竟借助京東商城本身產業鏈,京東物流在產業端以及與品牌商的接
觸會更加密切。
對順豐而言,在競爭對手大力推進時效板塊業務的情況下,順豐更要用最核心的“快”來突出的服務和
品牌認知。
今年上半年,順豐對時效產品進行了調整,將原時效件產品矩陣(即日、次晨、標快、標陸)變更為包
括順豐即日、特快和標快的三大產品。
這次產品體系的變更,最大的看點是,順豐將原有的次晨與順豐標快里一部分精選線路業務,打包整合
到一起,形成新的產品——“特快”。同時,剩下的一部分標快業務和原歸屬于經濟快遞板塊的標準陸
運產品同步升級成為新一代的順豐標快產品。
時效件的核心要素是時效,順豐在時效件領域具備規模、品牌、資源優勢,順豐航空的壯大和鄂州機場
投產后的優勢將更為凸顯。順豐通過這一次時效產品升級,用更加清晰的產品戰略布局對資源排布和客
戶企業進行分層,進一步加強時效壁壘和品牌認知。目的就是讓產品分層突出快,也讓價格體系更加優
化。
與此同時,順豐目前在電商版塊主要產品包含:電商標快和特惠專配,還有逐步起網的豐網速運。通過
雙品牌協同運作,不斷提升經濟件的服務能力。電商標快主打6-7元以上的市場,填補市場價格區間空
白,時效在經濟快遞板塊中最高。特惠專配是偏低端的產品,目前的價格更貼近市場,主要服務于存量
客戶,還沒有正毛利。豐網是加盟網,日單量接近500萬單,總體單價會比通達系貴幾毛錢,目前發展
還比較謹慎,預算和虧損都在做管控,沒有大力推進。
總的來看,今年上半年,順豐不論是商務件還是經濟件,都遇到了不少的挑戰。商務件市場競爭加劇,
考驗的是順豐如何守住市場份額,如何提供差異化的產品;經濟件在“價格戰”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
成本和服務體驗,守住虧損。
順豐于2016年提出供應鏈解決方案,2018年開始大力發展供應鏈業務,對外通過投資并購(DHL、夏暉
等),對內設立TS(科技解決方案),鼓勵區域、行業線積極發展供應鏈業務。短短兩年時間,順豐供
應鏈也邁入國內供應鏈運營商TOP10。2021年上半年,順豐供應鏈業務實現收入52.94億元,同比增長
79.02%,占總營收的比例升至6%。這一數據,在2019-20年占收入比重分別為4.4%及4.6%。從月度看,
21Q2占收入比重不斷上臺階,21年7月占收入比達到了9%,連續兩個月收入貢獻超過10億。
目前,順豐供應鏈除新夏暉的業務外,整個體系以順豐豐豪、順豐行業解決方案兩個運營主體組成。從
順豐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到,其在不斷通過并購去強化供應鏈領域內的服務能力的同時,還積極調整組織
架構以適配供應鏈業務綜合發展。
今年8月,據傳順豐供應鏈組織架構再度進行了一輪調整,通過整合成立了“快消零售”和“3C家電”
兩個解決方案處,行業解決方案M線回歸到集團的“速運M線”,形成整合性營銷前臺。另外,行業線的
運營中臺也將會與順豐旗下的“雙捷供應鏈”打通合并,打造成倉配大運營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