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實現高效配送管理
怎樣實現高效配送管理:如果提高配送效率?
想要提高企業配送效率:
第一,智能化車輛調度環節,掌握整個供應鏈信息,包括入倉、貨存、揀貨、裝配、運輸、簽收等。系統通過信息共享提前預知訂單,合理規劃入庫和分揀流程,通過電子版配貨信息提前和司機確認入庫時間,快速裝配,達到車輛滿載率最高,滿足貨物只送一趟的高效率,充分利用車輛。
第二,實時監控調整配送過程,提前制定線路規劃,系統可選擇司機就近配送,配送路線會提前避開限行、擁堵等影響運送效率的路段。整個路線也會充分考慮線路最短,油量最少,運費最省的成本計算。途中信息實時監控,運輸順序、到貨時間、卸貨時間、異常報警處理等,如有問題,相關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做出處理,確保時效。
第三,跨界補貨,完善補貨機制。圖川科技IOTMS系統根據大數據存儲的就近倉庫信息、運行車輛以及車內商品,快速進行補貨,調貨,避免來回運輸或重復運輸。
第四,運輸終端及時反饋。提前預知到店時間、及時反饋貨物質量問題、臨時添加和取消貨物達到最高效率滿足客戶的需求。
怎樣實現高效配送管理:如何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
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要解決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瓶頸問題,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還需制定一整套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在制定方案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者的地區分布。互聯網是電子商務的最大信息載體。互聯網的物理分布范圍正在迅速擴展。是否凡是互聯網所及的地區都是電子商務的銷售區域呢?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初級階段是不可能的。對一般商務活動來說,它的有形銷售網點資源按銷售區域來配置,每一個銷售點負責一個特定區域的市場。電子商務也可以按照這種方式來操作,但問題是電子商務的客戶在地理分布上可能是很分散的,要求送貨的地點不集中,物流網絡也不像互聯網那樣廣的覆蓋范圍,無法經濟合理地組織送貨。所以,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公司也需要對銷售區域進行定位,對消費人群集中的地區提供物流承諾,否則是不經濟的。另一種辦法是對不同的銷售區域采取不同的物流服務政策,如在大城市因為電子商務的普及,適于按不低于有形店鋪銷售的送貨標準組織送貨。而對偏遠地區送貨期限肯定比大城市長得多,那些地區的電子商務消費者享受的服務就要差一些。
2、銷售的品種。是否所有的商品都適合采用電子商務形式?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初期,答案是否定的。哪些是最適合采用電子商務進行銷售的商品?那就是像音樂、電影、游戲、圖片、圖書、計算機軟件、教學節目、醫療咨詢等可以通過信息傳遞完成物流過程的商品。因為,不僅商品信息查詢、訂貨、支付等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可以在網上進行,而且物流也可在網上完成。比如,消費者可以在網上選擇流行音樂,點擊音樂名稱即完成訂貨和付款,收聽音樂的過程就是物流的過程,音樂聽完了,物流過程也就完成了。所以無論是亞馬遜,還是珠穆朗瑪,都是從銷售這些商品開始的。理論上講,沒有什么商品特別不適合采用電子商務的銷售方式。但現在的商品品種有40~50萬種之多,一個大型百貨商店充其量經營10萬種,沒有一個公司能夠經營所有的商品。電子商務也一樣,為了將某一商品的銷售批量累積得更大,就需要篩選商品品種。同時,電子商務也要有一定的銷售渠道配合,不同的商品進貨和銷售渠道可能不同。品種越多、進貨渠道及銷售渠道越復雜,組織物流的難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也需要將品種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一般而言,商品如果有明確的包裝、質量、數量、價格、儲存、保管、運輸、驗收、安裝及使用標準,對儲存、運輸、裝卸等作業等無特殊要求,就適合于采用電子商務的銷售方式。
3、配送細節。同有形市場一樣,電子商務銷售方式的物流方案中配送環節是完成物流過程并產生成本的重要環節,需要精心設計配送細節。一個好的配送方案應該考慮以下內容:庫存的可供性、反應速度、首次報修修復率、送貨頻率、送貨的可靠性、配送文檔的質量。同時還要設計配套的投訴程序,提供技術支持和訂貨狀況信息等。
4、服務提供者。ISP/ICP、傳統零售商店、傳統批發企業、制造企業等均有條件開展電子商務業務,但不同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具有不同的組織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能力。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傳統的零售商、批發商的物流能力要優于純粹的ISP、ICP,但從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角度來看可能正好相反。因此,設計物流方案時,要根據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的不同,揚長避短,實現供應鏈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費者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工作。
5、物流成本與庫存控制。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可能比有店鋪銷售方式的成本高。這是因為電子商務的物流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點,很難單獨考慮物流的經濟規模,因而物流成本較高。所以,電子商務服務商必須擴大在特定的銷售區域內消費者群體的基數,如果達不到一定的物流規模,物流成本肯定會居高不下。在庫存控制上,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面臨挑戰,因為經營者很難預測某種商品的銷售量,庫存控制歷來就是銷售管理中最難的課題。
6、物流過程的監測。對物流服務過程進行有效監測是控制物流服務過程實現、服務戰略目標的唯一手段。監控的過程包括跟蹤監測、績效評價和響應,即收集信息,捕捉偏差,分析后果和增強管理。一般來說,對物流過程的監控分兩種:一是以企業邊界為限的,即只對企業自身的物流活動進行跟蹤監測。
二是超越企業邊界的,即企業與其供應商或與其客戶或與供應商和客戶一起根據設定的客戶服務標準來商定監測的內容和需要測定的指標,然后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共同制定改善物流過程的解決方案。前者是傳統物流的服務模式,后者則屬于供應鏈管理的現代模式。對于企業來說,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戶服務的績效測定指標體系可以很好地監控物流過程。
總之,若想突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瓶頸,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社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體系,這樣才能掃清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才能使我國電子商務不斷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