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最新輻射106個國家308個港口
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輻射到106個國家和地區的308個港口,貨物品類達640個。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不斷增強的物流聚集、輻射力,重慶等西部各省市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
貿帶產業,并協同引導生產要素向沿線更有競爭力的地區聚集,推動產業協作補鏈成群,實現區域經濟
聯動發展。
通道貨運量和貨值同比實現倍增;境內站點覆蓋10個省區市,物流網絡進一步輻射106個國家和地區的
308個港口;帶動大批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吸聚越來越多的新平臺、新業態落地西部省市,推動產業鏈
加快完善……
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按下快進鍵。重慶充分發揮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聯結點
的優勢,聚合沿線各省區市搭建利益共享平臺、創新鐵海聯運機制,使通道運營規模持續擴大,效率和
質量不斷提升。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成為自疫情以來西部地區聯通海外的物流主干道,還支撐沿線省區市以
物流帶經貿、促產業,協同推進產業鏈提升,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我國西部省區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利用鐵路、海運、公
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世界各地。今年以來,重慶充分發揮運營組織中心作用,聚合沿
線省區市,對外加快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中南半島、歐亞大陸延伸,對內進一步完善“主干+支線+
毛細血管”的集散體系,不斷提升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的通聯水平,支撐西部擴大開
放的物流樞紐功能日漸凸顯。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通道的海外輻射面仍在加快擴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
主任劉瑋介紹,今年以來通過持續深耕東盟等市場,通道延伸到越南西貢、朱萊,印尼巨港、菲律賓蘇
比克等地,目的地已輻射到106個國家和地區的308個港口,貨物品類達640個。
面向國內尤其西部省區市的集疏運網絡也不斷織密,目前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已覆蓋西部10個省區
市的32個站點。其中,重慶作為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憑借以主城區為主樞紐,萬州、涪陵為輔樞紐的
“一主兩輔多節點”樞紐體系,以及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魚嘴站等為主體的始發體系,推動形成以
重慶為中心的貨物集散模式。
統計數據顯示,重慶上半年集結西北貨物6270標箱,增長40倍;搭建川渝毗鄰地區經重慶中轉集結
模式,集結四川貨物14032標箱,增長8.6倍。
與此同時,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渝新歐)、長江黃金水道聯動,以重慶為中心的國際
中轉體系也正加速形成,上半年實現與中歐班列(渝新歐)聯運1496標箱,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聯運
12976標箱。
“硬件”互聯的同時,“軟件”的優化讓這條大通道加速活躍起來。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
川江介紹,在相關部門統籌下,由重慶牽頭,西部12個省區市和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建立起“13+1”
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物流運輸降成本、通關服務便利化等工作。其中,重慶、廣西等
合資組建了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推動市場化運營。并攜手探索試點
“一次委托、一次保險、一單到底、一次結算”的國際鐵海聯運一單制,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深受客戶好評。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不斷增強的物流聚集輻射力,重慶等西部各省市乘勢而上,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
經貿、經貿帶產業,并協同引導生產要素向沿線更有競爭力的地區聚集,推動產業協作補鏈成群,實現
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重慶環松工業集團是一家摩托車、通用汽油機制造企業,客戶主要在歐美。此前該公司在越南投資
設立組裝廠,但受制于傳統的東向出海物流方式,將零部件運至越南周期長、成本高,產能難以擴大。
2020年,在政府支持下,企業的零部件開始搭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時間減少20余天,
資金占用大幅下降。公司負責人介紹,去年經由新通道的出口貨值達706.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近20倍
,“海外工廠產能迅速擴大,預計今年出口額將同比增長50%以上”。
西部各省區市也依托物流大通道引進、吸聚新興業態和高端產業,補齊產業斷點和短板。去年以來
,來自東盟的優質農副產品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紛紛在重慶布局分銷中心,擴大在華銷售。目前,重慶
已構建起以牛肉、水果、海鮮、調味品為支撐的國際冷鏈分撥中心、食品交易中心。以金融為代表的現
代服務業也應運而生。去年10月,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下,全國唯一跨境金融區塊鏈西部陸海新通道
融資結算應用場景上線,運行5個月就為物流企業融資4億美元。
沿線產業協同進一步加深。借助陸海新通道,甘肅的農副產品、新疆的干果、寧夏的枸杞等在各省
區市受歡迎;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等推動國際物流、智能制造等領域務實合
作。
“當前,世界級產業集群沿著國際物流大通道布局已成為趨勢,傳統的以貨物貿易便利化為主的開
放模式,也正向著制度集成創新的全方位開放轉變。”重慶市副市長鄭向東表示,下一步,重慶將依托
西部陸海新通道拓展、做實“物流、貿易、產業、金融、數據”五位一體的服務,不斷提升通道綜合服
務能力,將產業鏈、價值鏈向更高端延伸。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發展,一些新的堵點也暴露出來。沿線地區基層干部反映,以鐵路運輸為主的
陸路物流、開放規則,與海運的規則和標準之間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可盡快統一標準、規則,提升聯
運順暢度待加快破除。
相關人士透露,由于歷史原因,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在操作模式、手續辦理、貨物分類、裝載要求
等方面存在標準差異,這導致掏箱重裝、鐵路拒運等情況時有發生。
比如人們熟知的進口維生素片或營養補劑,全球海關均視為保健食品,但鐵路系統將其歸為藥品。
業內人士建議,可由相關部門統籌協調鐵路、外貿服務龍頭企業等,加快實現信息互認共享,更好地促
進海運箱上岸、鐵路箱下水,實現集裝箱資源共享共用,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陸海聯運銜接順暢
度。
相關人士呼吁,加快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推進鐵路與海運規則銜接,強化平臺功能,培育多
式聯運全程經營人,推動內陸多式聯運集裝箱廣泛應用。比如,搭建集裝箱共享調撥體系,探索建立通
道集裝箱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升集裝箱服務調撥能力。
此外,針對貨物進出中轉操作不暢、時效不高、轉口貿易規則不明確等問題,基層干部建議加強屬
地海關和邊境口岸海關之間的報關、清關便利化,推動單一窗口與海關通關信息方面的互聯互認,鼓勵
無紙化、電子提單認證和應用推廣,進一步簡化一體化通關、轉關環節中的手續,提升陸海聯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