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模式,匯聚環保服務“綠色合力”
產業智能帶動了環境管理智能化,園區圍繞“智慧+”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環保服務能力。建設智慧環境云平臺和智慧監測微站,將智能與管理相結合,使智慧服務于環境保障,開啟智慧管理新模式。園區實現對企業環保三同時、環境風險、園區水氣環境要素等多維度的信息化和可視化管理,初步建立起覆蓋從源頭到排放的全過程管控。
臨港奉賢園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園區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將綠色發展品質作為園區開發的核心要義,不斷探索創新,系統構建完善園區生態工業鏈網,實現了產業、物業、商業“三業共興”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作為市級生態工業園區,臨港奉賢園區將持續發揮生態工業園區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繼續創新環境治理模式,以高水平環境保護推進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富滿倉資訊推薦:
自2016年啟動創建以來,臨港奉賢園區根據上海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充分融入“智慧”“生態”“大融合”理念,全新開啟智能環境管理新模式,深度聚焦以綠色、生態、宜業、宜居為特色的“臨港藍灣”生態文化名片,全力打造“智·生態·大融合”為主題的生態工業示范區。
園區“環保管家”,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臨港奉賢園區經過十余年發展,堅持在高質量發展產業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態底色,在新項目引入過程中充當“環保管家”角色,嚴格把好“環保準入”關,全面落實上海市的“三線一單”。對于投產企業,推進企業水循環綜合利用及工藝廢氣的治理,積極推動企業環保管理體系建設,截至2020年底規模以上企業60%取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證書。近年來,園區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環境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態勢,滿足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功能二類區要求,PM2.5、PM10和O3濃度低于長三角區域水平的2/3。
產城融合綠色發展,繪就水清景美“生態畫卷”
園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進能源集約利用,朝著“產業先進、資源高效、產城融合、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園區不斷邁進。“智造園”標準廠房物業園區基本實現屋頂太陽能全覆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MW。臨港藍灣國際社區內的住宅、酒店、商業均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建設。截至2020年底,園區新增人工濕地13334畝,新增綠地面積68788平方米,綠化景觀提升44800平方米,完成海綿城市項目11個、雨水回用項目2個、生態草溝項目6個,生態濕地和海綿系統的導入,實現了控制地塊雨水徑流量,提高雨水系統承載能力。碧水藍天,白鷺掠水,百花爭艷,欣欣向榮的生態美景已然成為臨港奉賢園區最動人的風景線。
智慧管理模式,匯聚環保服務“綠色合力”
產業智能帶動了環境管理智能化,園區圍繞“智慧+”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環保服務能力。建設智慧環境云平臺和智慧監測微站,將智能與管理相結合,使智慧服務于環境保障,開啟智慧管理新模式。園區實現對企業環保三同時、環境風險、園區水氣環境要素等多維度的信息化和可視化管理,初步建立起覆蓋從源頭到排放的全過程管控。
臨港奉賢園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園區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將綠色發展品質作為園區開發的核心要義,不斷探索創新,系統構建完善園區生態工業鏈網,實現了產業、物業、商業“三業共興”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作為市級生態工業園區,臨港奉賢園區將持續發揮生態工業園區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繼續創新環境治理模式,以高水平環境保護推進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