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儲存受到多種因素的決定,以下是詳細介紹:
一、貨物因素
貨物性質
不同性質的貨物需要不同的儲存條件。例如,易腐食品如肉類、蔬菜等,需要在低溫環境下儲存,這就要求倉庫具備冷藏或冷凍設施;而像鋼材、木材這類不易變質的貨物,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相對沒那么嚴格,普通的通風干燥倉庫就可以滿足儲存需求。
有些貨物可能具有危險性,如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儲存這些貨物的倉庫需要特殊的建筑結構、通風系統和安全設施。例如,儲存汽油的倉庫必須是防爆建筑,并且要有良好的靜電釋放和通風裝置,以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
貨物數量
貨物的儲存量直接影響倉庫的規模。如果企業經營的貨物數量大,就需要較大面積的倉庫來容納。例如,大型電商企業在促銷活動前,會提前儲備大量貨物,這就需要足夠大的倉庫空間。相反,小型企業或個體經營者,貨物量少,所需倉庫面積也小。
貨物數量還會影響倉庫的布局。大量貨物可能需要采用高層貨架等存儲方式來充分利用空間,而少量貨物則可以采用較為簡單的地面堆放或普通貨架存儲。
貨物出入庫頻率
出入庫頻率高的貨物,倉庫在設計和運營時要考慮方便貨物的搬運和快速周轉。例如,在物流配送中心,為了提高效率,倉庫會設置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并且內部通道設計要寬敞,便于叉車等搬運設備快速通行。同時,貨物的存儲位置也會盡量靠近出貨口。
對于出入庫頻率低的貨物,可以將其存儲在倉庫相對較深的位置或者較高的貨架層,以充分利用倉庫空間。
二、成本因素
建設或租賃成本
建設倉庫需要考慮土地成本、建筑材料成本、設備購置成本等。在土地價格高昂的城市中心地區,建設大型倉庫成本過高,企業可能會選擇在郊區或地價較低的區域建設倉庫。例如,在一些大城市的物流園區,土地價格相對較低,并且有配套的交通設施,適合建設大規模的倉庫。
租賃倉庫的成本主要取決于倉庫的地理位置、面積和設施條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的倉庫租賃價格相對較高。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貨物存儲需求,權衡建設和租賃成本,選擇合適的倉儲方式。
運營成本
倉庫運營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設備維護成本、能源成本等。人力成本取決于倉庫的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模式。自動化程度高的倉庫,需要的人工操作相對較少,人力成本可能會降低,但設備購置和維護成本會增加。例如,采用自動化立體倉庫,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堆垛機、輸送機等設備,并且要定期維護這些設備。
能源成本主要用于倉庫的照明、通風、溫控等系統。對于冷藏倉庫,能源成本在運營成本中占比較大。企業需要通過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如采用節能設備、優化倉庫布局等,降低能源成本。
三、地理位置因素
交通便利性
靠近交通樞紐(如港口、機場、鐵路貨運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的倉庫有利于貨物的快速運輸。例如,對于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倉庫靠近港口可以方便貨物的裝卸和轉運,減少貨物在途時間和運輸成本。而且,交通便利的倉庫能夠更容易地連接供應商和客戶,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周邊配套設施
倉庫周邊良好的配套設施可以為倉儲運營提供便利。例如,附近有加油站、維修站等設施,可以方便倉庫車輛的加油和設備維修;如果周邊有餐飲、住宿等生活服務設施,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倉庫工作人員。
四、市場需求因素
市場需求的波動性
如果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波動較大,倉庫需要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例如,對于季節性商品,如羽絨服,在旺季來臨前,倉庫要提前儲備大量貨物;而在淡季,倉庫的存儲量可以適當減少。倉庫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合理調整貨物的存儲量和存儲品種。
客戶服務水平要求
為了滿足較高的客戶服務水平要求,倉庫可能需要提供快速的貨物配送服務。這就要求倉庫在選址上要盡量靠近客戶群體,并且貨物存儲布局要便于快速揀選和發貨。例如,一些生鮮電商為了保證產品的新鮮度,會在城市內設置多個小型倉庫,以便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