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說,疾風驟雨雖然雨量大,但是不能滋潤土地更深,和風細雨雖然雨量小,但是能夠更深入的滋潤土地。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科信教育解析】
疾風驟雨,不一定能滋潤土地;和風細雨,卻能夠滋潤土地。這句話是指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不能過于急躁,防止不顧實際地搞疾風暴雨式的透支行為,而應該樹立正確工作觀,和風細雨,講究循序漸進,講究科學規律。近兩年,幸福感、幸福指數是一個時髦的名詞,各地政府的提法中都把它作為一個“賣點”,官員的報告里也都把它作為一個“亮點”。想讓老百姓過得幸福,這是好事情,但不能“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有些地方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卻也“豪言壯語”地說要在幾年之內建成幸福城市;有些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里說要提高群眾的幸福感,講話中也說要打造幸福城市,但實際工作中卻背道而馳;還有些地方制定的幸福規劃除了一個遠大而空洞的目標、一個虛泛而乏力的口號之外,沒有任何具體措施……這些疾風暴雨式的做法反映了某些官員的思維從眾性、隨他性、運動性比較強,什么新潮的觀念、新型的提法、新鮮的事情一出現,就都喜歡一窩蜂地上,不講求客觀規律,不管是否符合本地實際,都幻想畢其功于一役,好象只要確定了目標,幸福就會“從天而降”。記得上個世紀 80 年代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但幸福也不是“疾風驟雨”,不能成為百姓的災害。幸福應該是“和風細雨”,是一個講求科學、講求規律、講求人性、講求實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像汪洋說的那樣:要回到為人民謀幸福這個中國共產黨的最高使命和一貫承諾,回到為人民謀幸福這個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和邏輯起點。
2.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細節和質量,細節決定質量,精準決定問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科信教育解析】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認為,提出向細節要質量,向問題要進步意味著要摒棄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執行政策規定要層層細化,不搞上下一邊粗。作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要在征求意見階段注重可行性研究,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讓基層工作有抓手,做到有章可循。作為政策的執行者,要認真研究政策,并且要主動靠前作為,及時將出現的細節問題總結上報,形成良性循環。作為基層公職人員的我們,也應該注重抓好每一個細節,本著為人民服務之心,主動靠前做好工作。
一是要認真學習研究政策,用來指導實踐。作為執行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我們對政策的研究解讀直接影響群眾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鉆研,做到政策爛熟于心,為群眾排憂解難。
二是要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很多時候沒有做到一百分就是由于細節處理的不好?赡苁且粋善意的微笑,可能是一次溫柔的提醒,可能是一杯暖心的熱茶。我們的服務,不僅要堅持制度,還要具有溫度。
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個問題、同一類問題反復出現。我們在服務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利用日早會,周交班,月總結,年終總結等時機,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并針對性提出解決辦法,通報全體人員,開展后續監督。目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好本職工作,主動籌劃未來,為改革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3.你是一名駐村干部,每個月要駐村十五天,但是你每個月還要爭取項目,拉贊助,為農產品尋找銷路,在村里待不到十五天,你怎么處理?
【科信教育解析】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駐村干部,始終處在群眾工作的最前線,是連接政策與群眾之間的橋梁。但是,由于鄉村工作的復雜性,需要我們在駐村解決日常問題的同時,還要通過一些對外項目實現根源脫貧。當實際情況與規則沖突時,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對日常工作進行梳理,請教其他同事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如果通過合理安排時間,能在 15 天之內解決爭項目拉贊助等事宜,那么我會將工作進行重新安排,做到工作實際與政策相統一。
第二,向領導求教。如果在把工作梳理完畢的基礎上,還是無法協調工作,我會向領導請教,如何改進工作,同時,向領導申請,與同事成立工作小組,進行明確分工,將各個項目落實到組,確保村內村外事務有序進行。
第三,創新工作模式,通過電話網絡等平臺與企業建立聯系,打造“互聯網+農業”的營銷模式?梢越梃b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例如山東濟南副村長直播賣扒雞等,逐步走出具有本村特色的脫貧道路。
最后,我要將本階段工作進行總結,為日后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