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常識是特別嚴肅的、正常的、死板的知識點,在很多考生的認知中,常識是無法去準備、學習,因為考查的內容太廣、太雜,能夠準確、精確地背下所有的常識考點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真正考試中很多考生可以得到至少80%的分數,這個過程一定是值得研究的。所以本篇文章就是研究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常識部分分數,所以本文主要是技巧性的,我們在復習常識時應該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對題目本身的拆解上和方法、思路的梳理上。
首先要知道常識在公務員考試中所承擔的角色。常識全稱為常識判斷,也就是說常識有推理和分析的過程。在考試大綱中,對常識的解讀如下: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項。所謂基本知識,即不需要對各類學科有特別深入、全面的理解。所以在常識做題過程中需要運用一定的分析、判斷思維方式,本文也重點給大家呈現的就是判斷、分析的方法。
但是基本常識也是有一定范圍的,各家公考培訓機構出版的《常識一本通》把常識常見的考點雜糅在一起,可以把該書當作課外讀物,每掌握一個知識點,做常識題就會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
可是,近年來,公務員考試常識的命題方向有了很大的轉變。部分常識考題由過去單純的時政知識、法律知識和生僻知識的考查,逐步轉變為應知應會的知識考查,或者根據常識或者題目本身信息即可合理推斷的思維考查。所以今后在常識備考時,學習的重心也應該由生僻知識的背誦,轉移到基本常識的學習與解題思維的訓練中。本文主要先講一種常識解題思維,幫助大家提升常識的正確率。
第一個方法:語義分析法。對任何一道題目而言,做對的關鍵前提是“讀懂題目”。但是在考試過程中,大量的考生過分追求做題速度,對常識題“一目十行”,致使很多本該得分的題目做錯。其實,相當一部分常識題的題干中已經預先埋下了關鍵信息,若能將關鍵信息抓取,并與選項進行對照,即可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出正確答案。語義分析法,簡單說一句話,即把常識題當作言語題來做,在很多考試過程中,發現考生失分的一個普遍原因就在于做題速度太快,題沒讀完,答案就已經選出來了,究竟如何選出的,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如果本身對題目本身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控的話,選中正確答案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當我們做言語題時,就會拿出一支筆,閱讀題干時就會對關鍵字畫出來,作為接下來選對答案的一個依據和出發點,常識也是如此,也要仔細閱讀題目,把題干中的關鍵點圈出來。比如這道2016年國考題: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力度。下列屬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
A.支持文化企業在海外投資、投標、營銷、參展和宣傳等活動
B.繼續完善文化市場的準入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
C.文化內容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享受稅收優惠
D.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
讀完題目,我們已經這道題考查類似于政策的考題,涉及到政府官方文件。核心主題是文化,題干關鍵詞是投入,也就是政府部門要出錢,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對題干有了準確把控外,就能分析出來A選項錯誤,我們都知道“支持”是例如精神上給予鼓勵等,沒有出錢的意思。B選項錯誤,也是與“投入”不符。C選項錯誤,沒有體現政府主動出錢之意,而是少收錢。D項正確,“購買”即直接出錢。所以本題選D。 對于這種官方文件,閱讀題干時不要盲目或者先入為主的認為自己沒看過這個文件,不知道這個文件的具體內容和要傳達什么樣的精神,就開始失去信心,索性蒙一個吧。這樣是不會取得高分的。那應該怎么做,要仔細閱讀題目,圈出關鍵詞,作為思考的出發點,保證思考的方向不偏題,就會大大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所以在必要時可以用做言語題的思維和技巧做常識題,做常識題目時應該像做言語題目時一樣,盡可能同步圈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為后面的做題提供導向和依據,可以大大增加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