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國企)招聘筆試考什么?科信教育為您提供免費中儲糧(國企)備考資料!
一、建設健康中國
(一)熱點背景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進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目標,這是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對未來一個時期發展衛生計生事業,更好地維護國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健康支撐,意義重大,內涵深刻,任務艱巨,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力推進實施。
(二)熱點分析
1. 建設健康中國的必要性
(1)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2)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維護國民健康的必然要求
(3)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深化醫改的必然要求
(4)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必然要求
2. 建設健康中國的對策
(1)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著力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一是繼續強基層。二是著力補短板。三是實行分級診療。四是提升醫療質量安全。五是加強隊伍建設 。
(3)繼續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
(4)進一步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
(5)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
(6)支持推動醫藥科技創新
(7)積極發展健康服務業
(三)高層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中國是健康促進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踐行者,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2009 年中國啟動實施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立了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原則。我們織起了覆蓋 13 億多人的全民基本醫保網,為人人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所有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中國這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取得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李克強
(四)文章素材
1. 標題
全面協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建設健康中國 走向全面富強
2. 開頭
(1)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 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方針和目標,作出了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指導新形勢下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獻。
(2)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進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目標,這是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對未來一個時期發展衛生計生事業,更好地維護國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健康支撐,意義重大,內涵深刻,任務艱巨,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力推進實施。
3. 結尾
3. 結尾
(1)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以這次大會為新起點,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成為新要求,全體人民共建共享健康中國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2)提高公民健康素養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也關系到健康中國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這不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追求。因此,應該通過公民、社會和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提升我國公民的健康素養水平,實現健康中國的理想,并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讓技工有面子
(一)熱點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和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肩負重要的歷史使命和政治擔當,要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充分發揮模范表率作用,努力成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堅力量。
(二)熱點分析
1. 提高技工尊嚴的必要性
職業培訓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它根據企業技術更新、產品換代的需要,對處于不同崗位和環節的人,進行知識的補充和更新、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使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2. 提高技工尊嚴的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各級工會要把引領廣大職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多措并舉,使之在職工中生根發芽、落地開花。抓認知,加強學習宣傳。先進的思想不會憑空產生。要把加強教育引導廣大職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認同、職業認同和情感認同作為關鍵環節,深入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進企業、入車間、下班組。充分發揮工會宣傳教育陣地作用,有效開發網絡、手機、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堅持經常性、常態化與利用舉辦重大節日、重要活動、紀念禮儀活動等時機相結合,切實增強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成為廣大職工不可缺少的精神養料。重示范,突出典型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大力發揚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大力宣傳勞模精神和先進事跡,及時總結學習宣傳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善于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激勵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養成行為規范,讓蘊藏于職工中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為中國精神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使廣大職工進一步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帶好頭、作表率,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打基礎,建設職工文化。文化是民族和社會的基本基因。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自覺把弘揚傳統文化融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加強職工文化建設,發揮文化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培育、激活和傳遞正能量。多搭建職工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展示的活動平臺,以郭明義愛心團隊為榜樣,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工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成為職工行為的基本遵循,讓職工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弘揚它。 強根本,推進素質提升。能力素質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把深化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作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以黨的科學理論教育職工,以先進技能武裝職工,以優秀文化熏陶職工,以勞模精神引領職工,推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建設,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新本領,拓展成長成才空間。促深化,加強維權服務。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正面引導,還要解決好職工的實際利益問題。要切實履行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服務職工,幫助職工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滿足職工多樣化需求,努力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增強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高層聲音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習近平鏗鏘有力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
(四)文章素材
1. 標題
當技工 應該有面子完善職業培訓 增強工人自豪感“記憶中”的工人職業自豪感
2. 開頭
(1)習近平總書記 2013 年 4 月 28 日在同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時強調:“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用先進思想、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全社會,不斷為中國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終做弘揚中國精神的楷模。”在職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關系到億萬職工中凝聚共識、引領思潮作用的有效發揮,關系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礎的切實鞏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正習近平總書記 4 月 28 日在勞模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 深刻指出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 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必須堅持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 , 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作用。一唱響勞動光榮的時代強音 , 匯聚同筑中國夢。
(3)自新中國成立到 20 世紀 90 年代,“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歌聲是人們關于時代的鮮亮記憶,這歌聲唱出了作為一名工人的自豪和驕傲。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歌聲在今天正逐漸消逝;而“工人”這一角色,在當代人的心目中似乎也已散淡、模糊?傮w上,工人社會地位的下滑,是嚴峻的事實。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國發展現代制造業的進程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工人階級依舊將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也是無庸置疑的。工人的職業自豪感,需要重樹。
3. 結尾
(1)這提醒新型學徒制,一方面,在培訓時既要著眼市場當下的需求,也要加強學徒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技工的社會地位。只有讓當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成為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安心學習、傳承技能,踏踏實實做出“中國制造”好產品。
(2)專家指出,在傳統的國有企業,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干部,工人這一稱謂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模式多樣化,工人這一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涵蓋更加廣泛,F代企業非常注重管理和諧和團隊精神,因此,把一般勞動者統稱“普通員工”,因此,“我們需要樹立的,是對工人作為普通勞動者的尊敬”。
三、政務誠信
(一)熱點背景
2016 年 11 月 1 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十余個文件。會議強調,加強政務誠信、個人誠信體系和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加大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失信行為懲處力度,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發揮政務誠信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的重要表率和導向作用。
(二)熱點分析
★ 政府誠信的必要性
近年來,為校正信用缺失,社會層面的努力并不少見。相比之下,政務誠信建設反而顯得有些滯后。這與政務誠信作為社會誠信基石的地位很不相稱。誠信既是政務行為的道德規范,更是政務行為的法律規范。法治政府必然要求政務誠信。為政者理應知道,“民以吏為師”的深遠傳統早已根植于社會細胞的最深處,這是任何誠信制度建設都無法回避的中國國情。相對于市場誠信和個人誠信來說,政務誠信失范對社會的侵蝕與傳染更大。要樹立一個誠信政府的形象需要長期的努力,但要破壞一個政府的誠信形象卻只要一兩件失信行為就足矣。因此,要建立、健全誠信體系,選擇從政務誠信出發,讓政府先誠信起來,讓官員先誠信起來,再以政務的誠信來帶動市場主體與公民個人的誠信,已成必由之路。 如今,在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政府失信問題不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突出表現在 四個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權力運行機制不透明,公共權力“跑冒漏滴”,不良公職人員以權謀私、吃拿卡要;二是一些部門辦事流程冗長,關卡林立,服務意識淡薄,部分群眾和企業把與一些政府部門打交道當成負擔,不敢接觸、不愿接觸,但又不得不接觸;三是一些權力部門存在亂決策、瞎指揮的行為,政策朝令夕改,口頭承諾變成“空頭支票”; 四是一些部門決策失誤、違法行政、數據失真后,不能正確對待社會的批評監督,找理由搪塞,想辦法諉過,千方百計辯解,甚至用虛假信息來誤導社會公眾。
★ 建設政府誠信的對策
政務公開透明是政務誠信的基石。公開透明一直以來是人民群眾對行政權力運行狀態的一種要求,也是政務環境建設、加強權力監督的主攻方向。近些年來,各地各部門圍繞政務公開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不少探索,有些改革舉措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贏得了群眾支持。
第一,從加強教育入手,切實加強對公務人員的誠信教育,提高公務人員的城市守信意識,建立健全公務員誠信檔案,加強紀律約束,規范公務人員行政行為,不濫用權力、不以權代法,為社會做出表率。
第二,重視制度建設,推行依法行政,規范政府行為。依法行政是建設誠信政府的基礎,違法辦事必然失信于民眾。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建設,把政府的行為納入法治的軌道。
第三,要嚴懲作假失信行為。建立政府誠信問責與懲戒機制。無論是政府職能部門還是公務人員,出現弄虛作假、背諾失信行為,都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行政紀律,予以懲處。
第四,加快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推進公共信息依法公開和共享,完善政務公開和聽證制度,把政府信息曬在陽光下,提升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第五,加強媒體監督,保證人民的知情權,監督權。有關部門要把報道是否屬實,符合事情真相作為評判媒體的參考標準,積極接受媒體和公眾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政府工作不實、不力等問題。
(三)高層聲音
治國理政,無信不立。——李克強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李克強
加強政務誠信、個人誠信體系和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
(四)文章素材
1. 標題
(1)誠信社會建設關鍵在于構建誠信政府
(2)以法治立政務 防范公權力失信
(3)政務誠信是“第一誠信”
2. 開頭
(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夫妻之間只有講誠信,才能和睦相處 ;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間只有坦誠相待,才能推心置腹,結成君子之交。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立人之本 ; 沒有誠信的人,終無立足之地。同樣的,政府無信不威,國家無信不強,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核心與關鍵,它引導、影響著公眾的誠信精神,對打造誠信社會起著極大的示范作用。
(2)政府誠信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社會與國家之間利益和秩序的平衡,是各種價值之間取舍的基礎和核心。政府誠信在社會誠信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基礎性、決定性和導向性的作用。沒有良好的政府誠信,就無法建立良好的社會誠信。如何有效的全面推進法制行政、責任行政、透明行政,提高政府誠信建立良好的社會誠信,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基礎,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3. 結尾
(1)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政無信必垮。令人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部門在籌劃自身工作時,自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相信,只要各級政府和領導機關高度重視誠信政府建設,在全社會起到誠信帶頭作用,一個誠信和諧的社會必將展現于世人面前。
(2)俗話說得好,“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干部看政府”。建立誠信政府,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級政府的率先垂范。須知,只有誠信的政府,才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感染力,人民群眾才能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才能實現打造誠信社會的目的。因此,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應該以誠信為基本,在群眾中樹立起威信,這樣才能真正執政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