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環境中,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結構化面試中,最主要的兩個角色非考官、考生莫屬。對于考生而言,
在一種有壓力的情形下,如何能夠做出適當的心理調節,讓自己在面試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對于提高面試
的成功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公務員面試中,考官處于主動和支配的地位,因此考官的心理偏差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
到評價的客觀和公正。作為考生,應該對考官的心理特點有一定了解。
一、略有防備、相對寬容
考官往往是防備地、批判地看待考生,無論是對于外在表現或是答題內容,考官都會略有“保留”。但是考官又是相對
寬容的,他們非常清楚要在面試的時間里展現一個人的全部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要求也并不苛刻。這就像一枚硬幣
的兩面,全看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特點。從心理學上講,人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是這
個道理。 面試時, 我們必須要有很強的親和力, 我們說話的方式和內容必須符合政府機關的工作實際, 讓考官對我們額外寬容,
讓考官感覺到“就是他了”!
二、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也叫最新印象,人往往受對他們最新印象的影響,而忽略先前已經形成的對他人的認識。
在面試中, 部分考生由于剛進入考場, 心理調節還不是非常好的時候, 對于第一第二道題目的回答, 往往不能如考生所愿,
因此會抱著一種惶恐不安的心態一直持續到面試結束,這對于考生的整體水平的發揮來說,沒有任何好處。而我們應該清楚
的是,了解考官的這種近因效應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調節心態,更好的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舉個例子:某考生前兩題回答一般,
但后面兩題卻回答得非常精彩,于是考官就會由此斷定該考生水平較高,整體上會給予了比較高的分數,而忽略了前兩題的
不足。因此,我們在答題時,即使開頭不順暢,也不要抱著心理壓力,只要爭取把狀態調節好,穩定發揮就會有很大的希望。
三、相人之術、注重禮貌
考官一般是從事人事工作的資深公務員。他們的年齡一般在 40 歲以上,他們往往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也積
累了相當深厚的“相人之術”。例如,我們都曾聽長輩勸告說:“站直了!”“好好說話!”或是“要有禮貌!”……這些
都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非常注重的氣質特點。
四、審美疲勞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坐在一個教室里超過 8 小時,聽一個又一個考生重復著對相同題目的回答,連上廁所都要定
點定時,你會不會感到疲憊?答案是肯定的。這種疲憊不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研究發現,每天上午考官對前三位
考生的關注往往更多;每天下午考官希望臨近結束的幾位考生答題略簡。這意味著,不同時間考試要有不同的策略。但這也
是相對的,如果你非常啰嗦,就算你是第一位考生,恐怕考官也希望你快一點;如果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即使你是最后一
位考生,考官也會認真聽你說完,畢竟這是他的義務。所以,主動權還是在我們自己手里。
五、情感共鳴
人往往會特別關注、 體諒他人與自己的相類似的某些行為、 思想、 或經歷, 因此而產生一定的感情共鳴, 給出一個較高分值。
所以在面試過程中,尤其是在表達自己的某些思想、行為或者經歷時,應該多從實際出發,從真實的經歷中去提升、感悟,
用誠懇真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切忌浮夸、造作。